欢迎光临我的后花园
敬请关注本号
时评专号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
首先感谢诸位一年多来的陪伴与支持。
不知不觉,我正式写公众号已经有一年多了。最初是朋友借的一个号给我,叫“醉翁随笔”,朋友给我起了笔名叫“醉翁老吴”。
其实我压根就不会喝酒,并且也还不算老。
“醉翁随笔”这个号我从零起步,很快拥有了4000多名读者,然后,它就阵亡了。当时我自己已经注册了一个号,名叫“酒胆书心”,同样从零起步,大半年的时间,拥有了7000多固定读者。
正是这些读者,给了我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艰难前行的勇气。
由于腾讯公众号2018年以后不再给新号开评论功能,但很多读者加了我的微信,或者在后台给我留言,支持我,鼓励我。看到这么多的读者喜欢我的文字,虽然文章屡屡被删,但我屡删屡写,并不气馁。
直到8月14日,因为写了一篇关于张文宏医生的文章,“酒胆书心”被封号15天。
在此期间,我意识到要有备用,不然会和读者朋友们走散。于是我准备了“庭院杂说”和本号“庭院微点评”,前者保持“酒胆书心”的风格,后者短评几条有意义的新闻,偶尔转发一些旧文。
昨天晚上,正在写文章时,突然接到腾讯通知:
“酒胆书心”封号到永久!
我的脑袋当时就“嗡”了一下——一年的辛苦成果,就这样被人无情地一脚踹烂了,仿佛和相熟多年的老友永别一般。而作为备用的“庭院杂说”只有1700多读者,“庭院微点评”只有不到900人。
5000多读者失散了!
但是,在暗夜里,有光的物体很显眼。所以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彼此。
今天思考了一整天,我作出一个决定,“庭院杂说”仍然保持现有风格,但“庭院微点评”作个大改动,专写读书和历史,现在已经申请改名为“读读书谈谈史”,初步计划每周两篇文章,固定于星期二和星期六晚上7点发文,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星期四临时再加一篇。
读读书,谈谈史,谁不愿意过这样惬意的生活呢?
但只要我们睁开双眼,无数的沉重就会把这些惬意挤压得面目全非、灰飞烟灭。所以,这个号不打算追求阅读量,只希望把它当成自己的一个后花园。
记得当年高考时,我本来报的是历史专业,但不知何故被录取到中文系。也许是历史系老师知道我有史学天赋,防止我抢了他的风头也未可知。呵呵。
大学期间,我精读了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和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历史》,所以我一向并不过于拘泥于历史事件,而更看重历史的观念。
也许,怎么看历史比了解多少历史掌故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坦率地说,我并不喜欢易中天谈三国,不喜欢那种津津乐道于历史细节的方法。
也许,我们所认为的历史,只是一个虚幻的故事。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所谓历史,就是皇帝的家事加上将上的传奇。对此,我不认同。
在我眼里,历史是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帝王将相代表不了历史。
举个例子吧。
大家都喜欢读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故事。翻开史书讲的都是帝王的本纪、诸候将相的世家列传。至于胜负存亡,史学家们无一例外都是从谋略的角度来看因果。
我不这样看。我觉得那时的生产方式和饮食结构比谋略更重要。
当时的秦朝所在的关外已经发明的石磨,可以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馒头当干粮,而其他各国,麦子只会直接煮。
这样一来,秦军的后勤补给和作战半径就会比其他各国有利得多。秦兵休息时,掏出馒头就吃饭,而别的军队,得架起锅煮麦子。
这样麦子饭,换今天谁也吃不下。
这就是战斗力。在这个战斗力面前,啥谋略都没用。
以后的读书谈史,力求就这样写出新意来。
也许我笔下的历史,和你原来看到的并不一样。
以前我写时评骂人时,文章曾经被大学同学读到,同学愤而责问我:“文字之美何在?”
其实,我也是可以把文字写得很平和的,尽管并不一定美。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每周二、周六晚7点,来我的后花园坐一坐。
谢谢。
醉翁开了一间家乡特产——兴化大闸蟹专营店,有意品尝大闸蟹并支持醉翁的朋友可扫后面的二维码加微信咨询了解,务请注明“螃蟹”二字。谢谢! |
给醉翁来罐啤酒!